固话:86-010-84682268 手机:13426056318 返回首页 | 联系我们
新闻资讯 / news information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电厂脱硫消泡剂的选择标准:耐高温、耐酸碱与长期稳定性的考量

电厂脱硫消泡剂的选择标准:耐高温、耐酸碱与长期稳定性的考量

点击次数:124 更新时间:2025-09-19

  在火力发电厂的烟气脱硫系统(通常采用石灰石-石膏湿法脱硫工艺)中,泡沫问题是影响脱硫效率与系统稳定运行的“隐形杀手”。脱硫浆液中的表面活性物质(如有机物、悬浮颗粒)、高速搅拌(氧化风机鼓入空气)及化学反应(石灰石溶解生成CaCO₃)会导致大量泡沫产生,若不及时控制,泡沫会溢出吸收塔(污染周边环境)、降低脱硫效率(减少气液接触面积)甚至引发浆液中毒(影响石膏品质)。电厂脱硫消泡剂作为泡沫治理的关键材料,其选择需重点考量耐高温、耐酸碱及长期稳定性三大核心标准。
 
  核心标准一:耐高温——适应脱硫系统的“热环境”
 
  石灰石-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中,吸收塔内的浆液温度通常维持在40-60℃(夏季可能更高至70℃),氧化空气(温度约25-30℃)鼓入后与浆液混合,局部区域温度波动大。消泡剂若在高温下迅速分解(如普通有机硅消泡剂在>60℃时表面活性下降),会导致消泡效果失效。优质的脱硫消泡剂需具备宽温域稳定性(使用温度范围-5℃至80℃),其分子结构(如聚醚改性硅油)通过醚键(-O-)的柔性连接,保证高温下仍能维持低表面张力(>25mN/m)与良好的铺展性(快速扩散至泡沫膜表面)。例如,部分电厂在夏季高温时段,要求消泡剂在65℃下仍能保持2小时以上的持续消泡能力(泡沫高度<5cm)。
 
  核心标准二:耐酸碱——兼容脱硫浆液的“化学环境”
 
  脱硫浆液的pH值通常控制在4.5-6.0(吸收SO₂的酸性阶段)至5.8-6.5(氧化结晶阶段),浆液中还含有大量石灰石(CaCO₃,碱性)、亚硫酸钙(CaSO₃,弱酸性)及少量重金属离子(如镁、铝)。消泡剂需在酸碱波动环境下保持化学稳定性(不与浆液成分发生反应)。例如,普通羧酸盐类消泡剂在pH<5时易析出(失去活性),而聚醚类消泡剂(分子主链为环氧乙烷-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)具有良好的酸碱耐受性(pH 3-10范围内稳定),其疏水端(如烷基链)与亲水端(聚醚链)的平衡结构,使其在酸性浆液中不水解,在碱性环境中不皂化。此外,消泡剂还需与浆液中的悬浮颗粒(如未溶解的石灰石、石膏晶体)兼容,避免因吸附颗粒导致失效。

 


 
  核心标准三:长期稳定性——保障系统的“持续运行”
 
  脱硫系统需连续运行数月甚至数年,消泡剂的长期稳定性(包括储存稳定性与使用过程中的持久性)至关重要。一方面,消泡剂在储存期间(通常为6-12个月)需保持均匀不分层(如乳液型消泡剂无油相分离,固体粉末型无结块);另一方面,在脱硫浆液中使用时,其消泡与抑泡效果需持续稳定(抑泡时间>8小时,避免频繁补加)。优质消泡剂通过复配技术(如有机硅与聚醚的协同作用)实现长效性能——有机硅提供快速破泡能力(瞬间降低泡沫膜张力),聚醚类提供长效抑泡效果(在液膜表面形成稳定保护层)。例如,部分电厂采用“初始高剂量消泡(0.1%)+后续低剂量抑泡(0.02%-0.05%)”的添加策略,配合长期稳定的消泡剂,可将脱硫塔泡沫溢出率控制在<1%(行业标准<5%),同时维持石膏品质(纯度>90%,含水率<10%)。
 
  电厂脱硫消泡剂的选择是一场“耐高温、耐酸碱与长期稳定性”的综合考验。只有满足这三大核心标准的消泡剂,才能在复杂的脱硫环境中精准发挥作用,保障脱硫系统的高效运行与环保达标,为火力发电厂的绿色低碳生产提供坚实支撑。

在线客服 二维码

扫一扫,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