固话:86-010-84682268 手机:13426056318 返回首页 | 联系我们
技术文章 / Technical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重金属螯合剂:防止重金属迁移导致的土壤二次污染

重金属螯合剂:防止重金属迁移导致的土壤二次污染

点击次数:8 更新时间:2025-08-26

  土壤重金属污染(如镉、铅、汞等)中,游离态重金属易随雨水淋溶、地下水渗透或植物吸收发生迁移,导致污染范围扩大——不仅污染周边土壤,还会渗入地下水、进入农作物,形成“土壤-水体-生物”的连锁污染,即二次污染。重金属螯合剂通过与土壤中游离态重金属发生特异性螯合反应,将其转化为稳定、不迁移的螯合物,从根源上阻断迁移路径,有效防治土壤二次污染。​
 
  强力螯合固化,锁定游离态重金属是核心机制。土壤中的游离态重金属(如Cd²⁺、Pb²⁺)因离子活性高,易随水分迁移。重金属螯合剂(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、乙二胺四乙酸衍生物)含多个配位基团(如氨基、羧基、硫基),可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环状螯合物——这种螯合物稳定常数高(通常>10¹⁵),在pH 3-11的土壤环境中不易解离,且溶解度极低(<0.1mg/L),无法随雨水或地下水渗透迁移。在农田镉污染治理中,施加重金属螯合剂后,土壤中游离态镉含量可降低80%以上,雨水淋溶试验显示,淋出液中镉浓度从初始的0.5mg/L降至0.001mg/L以下,远低于《地下水质量标准》限值,阻断镉向水体的迁移路径。​
 

 

  针对性适配不同重金属,避免选择性失效。不同土壤污染的重金属种类不同(如矿山土壤多含铅锌,电镀厂周边土壤多含铬镍),普通螯合剂对特定重金属螯合能力有限,易导致未被螯合的重金属继续迁移。该螯合剂通过“基团定制”优化:针对铅、镉等重金属,采用含硫基的螯合剂,利用硫与重金属的强亲和力强化螯合;针对铬、铜等,选用氨基羧酸类螯合剂,通过多配位基团形成更稳定的螯合物。同时,部分螯合剂具备广谱螯合能力,可同时作用于多种重金属。在电镀厂退役场地治理中,广谱型重金属螯合剂可使土壤中铬、镍、铜的游离态含量均降低75%以上,避免单一重金属残留导致的二次污染风险。​
 
  环境友好设计,兼容土壤生态系统。传统固化剂(如石灰)虽能固定重金属,但易改变土壤pH值、破坏土壤结构,反而影响土壤肥力。重金属螯合剂采用低毒、可降解配方:螯合剂本身生物毒性低(LD₅₀>5000mg/kg),不会对土壤微生物、蚯蚓等生物造成伤害;部分生物基螯合剂(如改性淀粉螯合剂)可在土壤中缓慢降解,避免药剂残留;同时,螯合反应不改变土壤pH值、有机质含量,对土壤肥力影响极小。在蔬菜种植区土壤铅污染治理中,使用生物友好型重金属螯合剂后,土壤pH值维持在6.5-7.0的适宜范围,土壤微生物活性仅下降5%,且农作物铅吸收率降低90%,既阻断重金属迁移,又保障土壤的农业生产功能。​
 
  从锁定游离态重金属到针对性适配,再到兼容土壤生态,重金属螯合剂通过精准的化学作用与环境友好设计,有效阻断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路径,不仅治理当前污染,更防止二次污染扩散,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安全、长效的解决方案。

在线客服 二维码

扫一扫,关注我们